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正文

看着很聪明就是成绩不理想,孩子学习困难成家长“心病”

2023-07-31 12:44:49 齐鲁壹点

孩子“学习困难”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。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(济南市儿童医院)儿童保健所的门诊上因为“学习困难”来就诊的还真不少,请看这几位:


【资料图】

家长A:我家孩子很聪明,成绩却不好,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总走神,在家写作业拖拖拉拉,需要家长盯着,常写到半夜,大人孩子都疲惫不堪。

家长B:我家孩子很聪明,就是坐不住,上课调皮捣蛋,扰乱纪律,下课上窜下跳、打打闹闹,老师整天找我,甚至要求陪读,成绩一直不理想。回到家只要不盯着,就不写作业,连吃饭都很难安静地坐10分钟。

家长C:我家孩子学习成绩很差,刚开始是识字很慢,生字教会了就忘,字写得歪歪斜斜,有些字常写反;读个课文错漏百出,读完了也不理解;数学刚开始学的还好,识数、计算能力也不差,但一学到应用题就抓瞎了,经常读不懂题目的意思,但家长给他读题,他就能理解。

家长D:我家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,不用我操心。升入初中后就“叛逆”了起来,上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,最近作业也不写了,家长一说就烦,甚至发脾气,一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。考试成绩不断下降,已经考不及格了。

“学习不好”“学习成绩差”“考试成绩下降”…,从家长的描述中,都体现了孩子学习困难。

“学习困难”是一个在很多因素作用下,孩子学习状态不好、成绩不良的结果。有的孩子因先天或后天疾病因素导致智力障碍,对所学知识理解困难。但有的孩子明明很聪明,成绩却也不理想,这让家长更加困惑。

总体来说,聪明孩子学习不好大多分为两种情况。一种是的确“学不好”,另一种情况是“不想学”。

我们先来说说“学不好”

“学不好”的孩子问题多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,比如患有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”“特定学习障碍”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等。

门诊最常见的是患有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”的孩子,就是家长们口中的“多动症”,这类孩子大多因为神经发育问题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,学习时容易走神,学习畏难、坐不住,甚至逃避学习,平时自控力差,有的孩子小动作多,调皮好动,丢三落四。如果不进行干预,大约80%的患儿会对未来的学业、生活、工作造成影响。“特定学习障碍”也不少见,这也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。这类孩子在某一个学校技能或领域出现学习困难,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非智力障碍、神经系统疾病或者缺乏教育机会等。包括阅读、计算、书写等方面的障碍,其中阅读障碍是最常见的类型。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患儿中有一部分智力完全正常,甚至在某些领域会表现出超常的能力,显得尤为“聪明”。比如有的患儿计算能力超强,堪比人型计算器,有的患儿不到3岁就已经能认识常用汉字,有的患儿记忆力超群,甚至过目不忘。但即使有着特定的超强能力,很聪明,这类孩子学校表现却大多不佳,甚至会有学习困难,因为他们除了特定的兴趣爱好,可能对其他方面难以理解或完全不愿关注。

再来看看“不想学”

“不想学”的孩子多是存在一些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,比如学校恐怖症、焦虑障碍、抑郁障碍、强迫障碍等。

“学校恐怖症”在小学阶段较为常见,主要由适应困难和焦虑、恐惧情绪所导致。患儿主观上回避上学,早晨不愿起床或出门,到了校门口不愿入校,常有哭闹表现,在家玩耍却表现如常。

“焦虑障碍”的孩子对社会能力、学习、未来、以及以往行为表现出过分的和不切实际的担心、忧虑和关切,经常处于紧张状态,注意力不能集中,因此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、畏惧。

“抑郁障碍”的孩子长期心情低落、兴趣缺失、少语少动,在这些症状的基础上,患儿自信下降、注意力难以集中、反应迟钝、失眠、食欲降低甚至悲观厌世,这种情况下学习受到严重影响,一些孩子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,靠手机消磨时间,常被家长、老师误认为“青春期叛逆”,爆发亲子冲突。

“强迫障碍”的患儿体验着反复的,耗时的和干扰正常生活的强迫行为,有的孩子反复清洗、反复检查、反复囤积废物、反复做一些仪式性动作;有的孩子对事情反复思考、纠结,反复询问、确认。这些强迫症状让患儿心烦、痛苦,消耗着他们的精力,令他们没有心思学习。

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能更早、更好地被关注,同时解决家长们最关心的学习问题,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为此开设了“学习困难/心理门诊”。患儿和家长来到门诊后,医生会充分收集信息,向家长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、生活、发育情况,同时询问孩子本人的想法、情绪状况等,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。根据面诊结果,医生会开出一些标准化的能力、心理测试以及各种躯体检查,获得一些量化指标,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详细鉴别,帮助家长分辨孩子是“学不好”还是“不想学”,是有疾病性的原因,还是教育出了问题,并最终和家长一起讨论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。

关键词: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动态

关注